文化产业园现同质化竞争 需发展特色切忌跟风

995
2013.04.27

 

面对文创园的遍地开花,业内人士似乎已经形成两个派别:一派对此现状津津乐道,认为现在正值文创园发展的春天;一派则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这种一哄而上的发展态势根本不利于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和品牌打造。
但产业理想很丰满,现实数据又是如此骨感。以盛装出席的影视基地为例,根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中心的调查数据,当下中国已经立项通过审批的影视基地有110余家,除此还有很多在建的项目和计划在建设的项目。而在国内已建成的影视基地中却有80%在亏损,15%收支平衡,仅有5%能够赚取微利。许多影视基地正处于有场无剧、人去城空的尴尬境地。
如火如荼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在激活地方经济的同时,也不无隐忧。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浪潮,各种各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文化、艺术、科技、传媒、动漫、影视、旅游……“文化创意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的张娜、江南撰文指出,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创意,且受到地域特征和受众规模的限制,柱顾地方实际蜂拥而上的结果,很可能是产生泡沫,要警惕文化产业泡沫吹大
除此之外,同质化竞争严重,也是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突出问题。随着北京798的成功,很多地区出现了本土版798”:武汉的汉阳造、重庆的黄桷坪、上海的“M50”、广州的红砖厂”……即以近日而言,长沙的曙光798城市体验馆、济南的西街工坊”,也都号称打造当地的798
高调登场、低调落幕,翻检近年来山寨798”的兴亡史,类似例子并不少见。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指出,798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那片旧厂房,而在于北京得天独厚的艺术家群落和艺术品市场,在缺乏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跟风,简单复制,难有成效。
笔者走访了北京高碑店传统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潘家园古玩艺术品交易区等其他产业园,发现这些园区和798艺术区的熙熙攘攘形成鲜明对比,园区除了正在营业的工作室和几个散布在咖啡厅里的顾客,深处城市之中却安静得难以想象。
很多文创园美其名曰是产业集聚和创意集群,但实际上只是盲目简单的扎堆。有些文创园表面上热热闹闹地招来了商户,但往往好景不长,也没有创造出集聚价值。很多文创园最终偏离了最初规划的轨道,演变成各种不伦不类的样子。三间房动漫产业园的企业主向笔者感慨。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现在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基本上都是地产集聚,而文化产业园实际上需要的是创意文化企业的集聚。陈少峰认为,要解决当前文创园变质为文化地产项目的尴尬,除政府应该给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外,产业集聚区还应当打造全产业链,这样才能真正把文化产业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