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历史演变

2020-05-15 7325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龙泉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釉色是决定龙泉青瓷艺术的一项最很重要的元素,尤其是在漫长的烧制过程中,龙泉青瓷逐渐形成的“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绿时”这一独特的釉色,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庄重、典雅、神秘、自然美的传统文化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淳厚朴实、崇高古雅的艺术风格。


龙泉青瓷釉色的历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清,现代,每一个时期的釉色都深深地烙印上了各个历史的时代特征。


微信截图_20200515181212.png



一、五代到北宋早期

三国两晋时期,龙泉当地的瓷匠利用本地优越的自然矿土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五代和北宋,龙泉窑业初具规模,烧制青瓷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加上越窑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入,一批优秀的瓷匠陆续在龙泉俺家落户,龙泉窑产品的质量得以迅速提高。这一时期的龙泉窑器皆为淡青色釉瓷,胎骨多为灰白色,少数灰黑色。釉色多为艾叶青或略为偏黄的色彩,透明度和光亮度较好,釉色表现方法是充分利用釉层厚薄所呈现出来的深浅不同的青色效果,坯体刻划纹饰的地方比坯体表面要深,施釉厚凹下的部位积釉较厚而颜色深,所刻的纹样就清楚地呈现出来,从而赋予刻划纹舒展,流畅自如的艺术魅力。如馆藏北宋龙泉窑刻花五管带盖瓶,通体以简练的仰覆莲瓣纹装饰,显得丰富饱满,高雅洁净,层次分明,动静对比强烈。北宋中晚期是 龙泉窑青瓷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时期,釉色主要转为青黄,主要施釉在碗、盘、壶、杯等生活用具上,显得犀利、粗犷豪放,对主题纹饰起到很高的衬托作用。从五代到北宋中晚期,龙泉青瓷釉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这也正是龙泉青瓷演绎它美轮美奂传奇的开始。


微信截图_20200515181245.png


二、北宋后期到南宋

南宋可谓龙泉窑的黄金时期,北宋覆灭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而北方汝窑、定窑等名窑又被战争所破坏,瓯窑和越窑也相继衰落。到南宋晚期,由于北方制瓷技术的传入,龙泉窑结合南艺北技,龙泉青瓷釉色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


龙泉窑在初创阶段经过了数百年左右的徘徊,进展缓慢,直到南宋中期,宋人对清秀隽永的文人气息的提倡,以及青釉瓷器烧造技术的提高,使它出现了质的飞跃。要提高龙泉青瓷的水平,关键在于突出一个“青”字。此时龙泉窑调动一切技术力量解决“青”的呈色问题。正如海水一样,水越深而青越浓。广大瓷工根据长期劳动实践的经验,逐渐将原来的厚胎薄釉改为薄胎厚釉,多次上釉,多次素烧,釉色追求一种青碧玉般的情调和效果,创用釉稠的石灰碱釉,代替过去使用的稀淡浅薄的重石灰釉,不仅使青瓷呈色青翠纯正,而且使其“釉汁莹润如堆脂”,使龙泉青瓷艺术增添其迷人的色泽与质感之美。南宋末期,龙泉窑更是进入鼎盛时期,粉青和梅子青烧制成功,巧夺天工,在我国瓷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粉青、梅子青是公认的青瓷釉色的巅峰,以不同凡响的青色釉而独树一帜。它不仅意味着龙泉窑制瓷技术水平的提高,其本身也包含了更丰富的审美意蕴。从工艺学角度来分析,粉青和梅子青釉施一种“石灰碱釉”。这种釉在高温中黏度较大,流动性较小,适宜挂厚釉。这种厚釉层中含有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颗粒,当光线射入釉层时,釉面会使其发生强烈散射,呈现出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从而使龙泉青瓷达到最高的审美境界。


微信截图_20200515181258.png


三、元明清

所谓月圆则缺,水满则溢,盛极一时的龙泉青瓷釉色水准在宋代达到顶峰厚,随着朝代的更迭,也免不了盛极而衰的命运。蒙古铁骑在征服一个王朝的同时也带来了草原的大气与粗犷,或许元代统治者欣赏不了那种精致细腻的艺术,此时青瓷器的胎骨逐渐转厚,且较粗糙,多数瓷窑在坯体成型以后未经很好修整,釉层减薄,器皿釉色青中泛黄。元后期,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剧,严重影响着青瓷的生产。这一时期龙泉青瓷釉色的主要特点是,釉层逐渐改为一次施成,薄而透明釉色青黄不一缺乏莹柔和的美感,可能为了使釉色增加一点变化,有些盘、碗、瓶、罐等器皿上采用褐斑装饰,至于那种精美的粉青和梅子青釉色,已难得见到了。


微信截图_20200515181329.png



明代龙泉窑青瓷是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从残片中仍可看出元代器物的影子。在明初一段时间里,龙泉的制瓷匠师们曾经一度努力恢复宋代龙泉青瓷的艺术风格,把元代破坏了的民族优良传统复兴起来,烧制出一些白胎厚釉的产品。到了明永乐至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海外贸易促进青瓷生产。此后,青花瓷兴起等诸多因素,使得青瓷外销量锐减,龙泉窑纷纷改烧民间通用青瓷,造型、釉色都不及以前精致。《中国古陶瓷鉴赏》一书中说:“明代的龙泉窑青瓷与宋元时期相比,已大为逊色,呈衰退之式,窑数减少,规模缩小。明代龙泉窑青瓷的特点是胎厚重,胎色白中发灰,釉层透明度较高,成型草率,质量粗糙。”尽管元明时期中的趋势已走向下坡路,但是,当时龙泉青瓷也有精品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


到了清朝,龙泉窑窑场所剩无几,产品胎质粗糙,釉色青中泛黄。龙泉青瓷釉色发展在这一时期基本进入了休眠期。


微信截图_20200515181346.png


四、现代

民国时期龙泉的制瓷业虽几近颓废,但龙泉青瓷的文化传承却未曾中断,一些有识之士和民间艺人仍在孜孜追求,研究和秘传技艺,传承着龙泉青瓷的火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57年,按照周恩来总理“要恢复中国五大名窑,首先恢复汝窑和哥窑”的指示精神,浙江省由八位专家组成仿古小组,在第二年春天点燃了恢复龙泉青瓷的第一炉窑。经过五十多年的恢复和发展,龙泉青瓷继往开来,推向中华大地,传遍世界。随着龙泉青瓷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科技研发、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全面进步,龙泉青瓷在今天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繁荣。


现代的龙泉青瓷在釉色方面,忠实地继承并有效恢复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研究成功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末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可谓百花齐放。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微信截图_20200515181356.png


万变不离其宗,绿色去青瓷釉色的永恒主题,最美的绿色不过与翠玉之色,龙泉瓷器有着类玉。青色如玉,“以玉比德”思想,反映了玄学所弘扬的“清淡高逸的”审美风尚。青釉一方面符合中国传统崇尚人格品德的思想,另一方面玉色内蕴、含而不露,也符合中国人一贯内向的民族心里特征和审美需求。


当今的龙泉青瓷,“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她“夺得千峰翠”,色本自然,有天地之大美;她“温润淳朴色形备”,不必有所附丽;“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她独立成景,又意味深远,情景交融。


龙泉青瓷釉色发展历经沧桑,最终以其累累硕果步入新的世纪。根植于民族传统的当代龙泉青瓷釉色艺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意识融合交织中,以厚如凝脂、青似美玉的美感而名震寰宇,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和世界艺术宝库,推动者人类文明的进程。


微信截图_2020051518141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