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福文化

2020-04-20 5322

中国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福”字,贯穿了整个华夏文明史,渗透在生命的点点滴滴之中。生命伊始希望健康成长;学业日精希望新科及第;岁月流转希望生活幸福美满;努力奋斗希望步步高升;养怡之年希望儿孙满堂。这种种希望,都是人生最美好的祝福,我们都期盼着这样的福气、福运。

福的涵义

“福”字是会意字,表示一种抽象的意义。“福”字的甲骨文写法是

微信截图_20200420163452.png

左边为“示”,其本义指祭台,右边为“畐”,指双手供奉酒器,合起来指双手供奉酒器向祭台倒酒。以非常具体的行为,通过祭祀恭敬的向上天祈祷,请求赐予好运。这是将具体形象的事件表达出来,通过人对事件的会意以达到表现获得福的目的。因此,所有好的祈愿、美好事件、物品都统称为“福”。好的祝愿被称为“祝福”;遇上好事称为“福气”;祭祀使用的祭品被称作“福物”等等。“福”的右边由“一”“口”和“田”组成,《说文解字》中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人所以言食也。”“田,树谷曰田。”一为多,口为人,田为财,其寓意多子多财。“福”在历史的传承发展之中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福文化体系,折射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念及价值观,为每个中华儿女所认同和推崇。

微信截图_20200420163550.png

中华“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以来,勤劳的中国人民用智慧书写、传承着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有一个字贯穿始终,那就是”字。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财”这五个字中以“福”为首。“福”的内涵既可浅显又可高深。比起后面的四个字来,它更形而上一些,它并不具体,但是它统领了其他。故有“天下第一为福”之说。

中国的“福”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被海内外中华儿女所认同和推崇。中国的“福”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伴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的变迁与发展,如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中,它折射出的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活观念及价值观。

“福”文化,没有上下和高低贵贱之分,上到国家、民族,下到普通百姓,无不有着密切关联,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繁荣昌盛乃人民之福。长寿是福、健康是福、子孙满堂是福……很经典的辩证演变,人们还可能因祸得福(比如“塞翁失马”),当然走过了头也可能“福兮祸所依”。因而“定”也是与“祝”、“祈”最为密切相关的一个字。“福”有丰富的历史。而悠久的文明,既体现在具体的字义上,也体现在字的历史里。字的历史本身就是人的历史,就是民族、文化的历史。

5e9d5efb216f6.jpg

“福”文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内涵不断丰富,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休闲、娱乐、思想等方方面面,超越了民族、宗教、社会、地域、时空等范畴,可谓是包罗万象。“福”文化是维系各民族手足感情,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前行最强有力的文化纽带;“福”文化是对中华民族影响最远、最广的民族主流核心文化。

纵贯历史,所谓“福”,在过去是指“信福”“祈福”“求福”“纳福”“ 惜福”“祝福”“福气”“福运”“福星”乃至我们常说的“幸福”等等。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企盼福气的到来,一个“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福”又分为“五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把福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化了,福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不是物质满足,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民间盛传的“天赐鸿福”,为康熙斦题。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皇太后60岁大寿将至,康熙一气呵成了这幅著名“福”字。这幅被人称为“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由此可见,“福” 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